滕州市

舌尖上的冬至,带你领略全国各地冬至习俗


冬至小科普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又是一年冬至

南北汤圆饺子继续相争,你吃的是什么呢?

北方饺子

好吃不如饺子

在北京,有谚语“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后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南方汤圆

家家捣米做汤圆,只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吃汤圆,在我国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只是明朝冬至天”。有潮汕地区还伴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人们会在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汤圆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

广州腊味糯米饭

“秋风起,食腊味”

最传统的做法是生炒糯米饭,糯米粒落镬不停翻炒,直至饭香软糯,这没有三四小时可搞不定,考验掌勺人的臂力、耐性以及对火候的掌握。糯米铺平大蒸锅,架上层层叠叠的腊肉、腊肠、润肠,油汁滋滋往下滴,香气腾腾往上升,妥妥地呈现了广州人追求“蒸蒸日上”的好意头。上桌前再撒点葱花,淋上熟油豉油,一碗怎么吃得够!

滕州羊肉汤

冬至开始进补,就一定要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羊肉是大温大热之物,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苏州冬酿酒

苏州人最爱的酒,错过就要再等一年

别小看这个简单的发酵,发酵时,还有小窍门呢~就是要用铲子把糯米分开来,中间留条沟,发酵时要产生大量的热,把糯米分开来有助于散热。

发酵一共需要两次,第一次大约一个礼拜。

第二次需要的时间比较久,大概两个月的左右。整体发酵完之后,再经过压榨、冷冻、过滤。

最后再加入事先腌好的甜美的糖桂花,芳香四溢的冬酿酒就大功告成啦~用这种方法酿出来的冬酿酒色泽金黄,带着一股浓郁的桂花香气,倒在杯中,流光溢彩。

糖桂花

杭州年糕

吃了年年长高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每逢冬至,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丝炒年糕等等种类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

江南赤豆糯米饭

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的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江西麻糍

江西上饶民间的一种特色小吃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糍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台州擂圆

冬至大如年,妈妈喊你回家吃“擂圆”啦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祖,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的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擂圆、硬擂圆、翻糙圆

闽南姜母鸭

秋冬祛肺燥,养胃健脾、舒筋活血

闽南一带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

宁夏“头脑”

香气扑鼻,垂涎欲滴

银川在冬至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还给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今日话题

冬至,你的家乡吃什么?

在评论区留言吧,让我们听见你的声音!

金正生活电器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ms/34261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