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滕州市 > 滕州市交通 > 滕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实录
当前位置: 滕州市 > 滕州市交通 > 滕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实录
11月30日,在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对我市食品安全法、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的专题询问活动。现将专题询问活动的内容摘录如下: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高守民):我市食品“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分布广、设施简陋、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食品安全风险较大。请问,如何针对“三小”行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回答人(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朱秋原):
目前,我市持有《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证》小作坊余家、小餐饮余家。
一是建立小作坊小餐饮信用档案和食品摊点动态名录。
二是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
三是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引导社会公众依法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在新闻媒体上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公益宣传,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下一步,我们严格落实《三小条例》“六项规范”(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单据留存、原料公示、操作规范、厨房或场所清洁)要求,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李金陶):今年一月,市食安办开展食品安全问题网络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担心有毒有害物质高残留,25%的人担心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和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已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请问,应该怎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人们吃上放心的农产品?
回答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广耀):
我们建立示范园。建成了16个美丽养殖场、36个标准化养殖场。现在生产的35个品种的马铃薯,全部是有机培育。我们生产的草莓,都是绿色好品种,在省内外知名度都很高。我们的马铃薯成为中国马铃薯第一品牌,在中国农产品交流会上,被作为滕州市绿色农业的发展成果进行了展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农业生产的监管,限制农药的使用,推进农业生产绿色化、有机化,把我们滕州打造成绿色生态示范县。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吕咸亮):在农村地区小餐饮店、群体聚餐场所,仍看到使用不符合《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要求的餐饮具。请问,如何进一步加强一次性餐饮具卫生监督管理?
回答人(市卫健局局长孟祥磊):
一是突出重点依法整治。重点加强农村地区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监督工作力度,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二是充分发挥哨点作用。完善市镇村三级卫生监督哨点网络,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
三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健全来信、来访、来电、网络和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徐承治):我市学校数量大、分布广、就餐人数多,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备受社会 回答人(市教体局局长杜孝玺):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均建立了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餐具消毒、食品留样、从业人员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食安责任意识。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提高日常监管效能。每年春、秋季开学前,都联合市场监管局对学校食堂餐饮安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联合专项检查和复查。各学校严格落实了校长陪餐制,设立了“家长餐桌”,专门设置了食品安全隐患举报箱和举报电话。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生就餐环境,实现了“明厨亮灶”这一目标。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建涛):近些年来,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摊点及小食品店数量不断增加,食品安全一直是广大学生家长普遍 回答人(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朱秋原)
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
将余家校园周边食品销售者列为D级实施监管(D级为食品销售最高风险等级),将校园周边家学生“小餐桌”实施食品证营许可管理。每学期开学前,市教体局会同我局对“小餐桌”的监督检查情况在城区各中小学校校园门前醒目位置进行公示,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到放心的“小餐桌”就餐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动态监管,靶向施策。采取日常规范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稽查巡查与“飞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校园周边食品店和“小餐桌”实行季度检查制度,检查频次一年不少于四次。执法人员以“五毛食品”、采购验收、加工制作、食品留样、清洗消毒为重点,建立监督检查档案,实现长效监管。
三是技术支撑,强化抽检。在日常监管上双管齐下,将日常检查与技术监督相结合,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抽检工作,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重点抽取膨化食品、调味面制品、豆制品等产品。今年以来,共计抽检产品批次。
四是强化培训,加强引导。
严守校园周边米不设食品摊点底线。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马灿阶):对我市河流的国控断面是如何监管的?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查处采取什么措施?
回答人(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局长赵忠宇):
一是列入重点工作。
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实施了《国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方案》《滕州市超标河流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三是健全联动机制。联合水务、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开展水污染防治联合执法行动;生态环境、水务部门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
四是实施治污工程。投资余万元,实施了王林水库(小清河)提升改造工程,赵坡人工湿地进出水系统改造工程,并由第三污水处理厂出资万元,新建高效沉淀池及配套设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对违法企业采取的措施:一是强化监管。对列入正面清单的34家企业,减少现场执法频次,同时加大对超标排污、恶意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通过差异化执法监管,提高执法成效。二是强化巡查。在家企业投资万元建设视频监控、用电监管等设施,强化远端非现场检查,推进线上监控和线下巡查有机融合。三是强化执法。坚持铁腕执法、重拳出击,去年以来,累计立案件,移交公安机关14起,治安拘留13人、刑事拘留4人,形成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城环委副主任委员生兆普):我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覆盖情况如何?没有实施雨污分流的,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整改?
回答人(市城乡水务局局长李长瑞):
我市城区排水管道、排水渠长度约千米(污水管网约千米,雨水管网约千米,合流制管网约千米),其中合流制管网主要分布在老旧城区,未实现雨污分流。荆河东路、荆泉路、陶山路、文化路等新建道路,善国盛景、奥体花园、人和蓝湾等新建小区,均实现了雨污分流。雨污分流的道路及新建小区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例约20%。
一是实施了荆河5.5千米污水管网退河上岸工程,解决荆河桥至幸福坝段河道内管网溢流、河水倒灌问题。
二是实施了城区北部区域管网改造工程,按照市委书记刘文强“以汛查险、循水治水”的思路,在龙泉北路新建米污水管网,原合流制管网改为雨水管网,实现龙泉北路雨污分流;实施北部区域红荷路、邾城路等积水点管网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和防汛排水能力;实施城河与小清河联通工程,实现小清河“源头活水来”,根治城区河道黑臭水体,打造河畅水清的生态水环境。
三是实施了北辛干渠智能分流井工程。在学院路干渠末端、塔寺路、善国路、平行路雨污混流支管与沿河干管连接处,分别设置智能分流井,实现污水入管、雨水入河。提质增效整体工程12月15日前基本完工,将有效提升城区雨污分流水平。
针对没有实施雨污分流的,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改:一是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按照改造计划,推进开发区、城市中部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设置智能分流井。同时,启动排水管网智慧平台建设,提升管网智慧化管理水平。二是实施龙泉路(北辛路——腾飞路)雨污分流改造,结合龙泉路BRT建设,对沿线小区、学校等单位排水管线全面排查改造,实现龙泉路两侧区域雨污分流。三是逐步实施老城区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建设。根据《滕州市排水专项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老旧小区改造、老旧道路升级,因地制宜推广使用智能雨污分流技术,实现雨污智能分流。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学军):全市畜禽养殖场是如何监管的?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情况是否已达标?
回答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广耀):
目前全市共备案规模养殖场家,养殖专业户户,均已纳入监管体系,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以上。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动物防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统筹财政资金余万元,用于购置疫苗、防护物资以及染疫动物扑杀、病死畜禽无害化等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疫情。
二是严格执法监管,保障畜禽养殖安全。派出专项执法力量余人次。严格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监管,已完成补助万元。严格动物检疫监管,强化官方兽医日常监督检查及出证制度,今年共检疫出证份,检疫畜禽万头只。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今年我们投入资金万元开展美丽生态养殖场建设,带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到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0万元,将进一步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储运、资源化利用体系。项目完成后,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可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四是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通力协作,把恢复生猪生产和加强粪污防治纳入对镇街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建立起了对全市畜禽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的全过程监管体系。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预算工委委员李诗宏):全市农村垃圾收集是如何监管的?还存在什么问题?有的河流出现垃圾倾倒现场,应采取什么措施监管?
回答人(市综合执法局局长卢光智):
一是健全组织。
二是强化机制。各镇街通过公开招标,将环卫保洁工作托管给有资质的专业保洁公司,由托管企业对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转运”,实现了“作业”与“管理”分离。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行处理体系。市环卫管理服务中心每天固定20辆垃圾压缩车,运输余吨生活垃圾到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中镇村生活垃圾余吨,实现“日产日清”。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
四是设施配套。目前,全市建成垃圾中转站45座,其中镇级26座,配备密闭式垃圾压缩车23辆、小型勾臂车56部、村级保洁车余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达标率达到%。
五是强化镇域路域整治。目前,21个镇街驻地实现机械化深度保洁全覆盖,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六是强化整体推动。
七是强化队伍保障。所有镇街均成立环卫所,各镇街环卫管理人员人,保洁员余人,实现了镇村全覆盖。先后举办培训班余场次,进一步提高了环卫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
存在问题:一是垃圾混装,有的镇垃圾中转站混装了不属于生活垃圾范畴的建筑垃圾、废弃渣土、禽畜尸体、废旧轮胎等,垃圾分类不清;二是中转站管理标准不高,有的垃圾中转站卫生较差、垃圾压缩箱体损坏频繁等。
下一步措施: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整合雪亮工程、数字城管及各部门监控设施。二是积极启动粪肥处理厂和渣土消纳场地建设。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渣土消纳场及粪肥处理厂。三是强化联合执法。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徐磊):全市医疗废水的处理情况如何?采取什么措施监管的?
回答人(市卫健局局长孟祥磊):
一是严格医疗机构废水管理。
二是建立医疗废物全程追踪管理机制。
三是开展医疗机构废物和废水专项整治。
下一步,一是继续加强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收集、处置等环节操作规范;二是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服务监督;三是全面推行医疗废物追溯系统;四是加强行业监管。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周天民):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手续涉及部门多、手续繁杂、时间较长。如何合并优化精简审批流程,促进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回答人(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孙勇):
一是优化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全流程精简整合为四个阶段,即:立项用地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每个阶段明确一家牵头单位,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审批事项的联合办理。
二是精简材料。将每个阶段需要提报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别制定了一张表单,建设单位根据表单要求提报一份材料,可以办成多个审批事项;材料和信息在部门间共享,同样的材料不得要求建设单位重复提交。
三是压缩时间。各审批部门积极发挥能动性,千方百计减少手续办理时间。比如立项环节,原来是备案2个工作日、核准10个工作日,现在压缩到备案类即时办结、核准类1个工作日内办结。对于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前,愿意提前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并报审合格的,能够做到拿地即开工。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以下几方面抓整改、求突破:一是优化窗口设置布局。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公用事业综合报装窗口、统一收费窗口。二是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进驻。服务事项不在大厅办理的市规划编研中心、新科图审中心等单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驻政务服务大厅,进行咨询和简单项目的图纸审查。三是进一步推进网上审批办理。四是明确前台窗口与后台审批职责。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线上线下申报,推送给后台审批部门,审批部门进行实质性审核,在限定时限内完成审批,证照由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发放。申请人只与综合服务窗口联系,与审批人员不见面。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秦献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如何破解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回答人(市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史孝峰):
下面,我用五组数据来汇报今年以来金融工作的开展情况。
第一组数据,今年信贷利率执行数据。小微企业线上贷款按LPR年利率3.85%执行,最高不超过4.05%;线下五大国有银行利率一般在4.05%至4.85%之间,比往年利率下调3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商业银行高于国有行1个百分点。
第二组数据,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数据。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给予无还本续贷、展期、借新还旧等金融支持,累计办理续贷、展期、借新还旧等业务余笔25亿元。至能、明建、方盈3家融资担保公司为26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金额1.09亿元。
第三组数据,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数据。组织全市性银企对接会、政策宣讲专题会4次,市政府先后与中国银行省分行、威海银行、枣庄银行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建设银行省分行与市政府签订了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合作协议。7家银行分别举办普惠金融专场9场,大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市金融服务中心牵头,先后在9个镇街和文旅等行业召开银企合作座谈会,现场办理信贷签约授信。
第四组数据,金融辅导机制创新数据。筛选家企业纳入省、市、县三级金融辅导,组织15支金融辅导队对家中小企业跟踪帮扶,帮助企业实现融资4.05亿元。
第五组数据,全市金融指标运行数据。第三季度末,全市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亿元,较年初增加63.09亿元,增长11.72%。
存在的问题:银行也是企业,也要规避风险。抵质押物贷款仍是企业征信的主要措施,小微企业因缺乏抵质押物导致贷款受到较大制约。我市辖区银行仍为县域分支机构,缺乏审批权限和自由权,是金融政策、信贷产品的执行者,万以上贷款都需在省级分行审批。一般审批时限滕州三个工作日、枣庄一周、省分行至少一个月到三个月,大额资金要半年以上。
下一步打算:一是突出金融服务实体导向。二是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围绕重点在建项目、重点技改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4张“白名单”,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三是完善金融市场服务体系。招引银行、证券、基金公司等机构,推动设立民资、融资担保、应急转贷等地方金融组织,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副主任委员王洪才):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如何破解新上项目落地难、土地指标紧张的问题?
回答人(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马兆鹏):
年以来,我局积极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年可获得.33公顷指标用于保障各类项目用地。下一步,我局将采取以下措施破解新上项目落地难、指标紧张的难题:一是继续不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申报省重点项目,可以获得省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二是通过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解决中小项目用地。三是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获得建设用地指标或异地购买增减挂钩指标,保障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增用地。四是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按照《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年)核定新上项目用地规模,杜绝超规模用地、长期闲置低效用地。
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子修):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国家、省、市出台的各类惠企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取得了哪些成效?
回答人(市财政局局长姜广涛):
一是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1-10月份全市减税5.8亿元,为户(次)企业办理缓缴税款4.4亿元,为户(次)企业办理出口退税1.7亿元;兑现中小企业优惠政策5.6亿元;拨付重点企业发展资金2亿元,支持正威华能、中材锂膜、启迪亚都、腾达紧固件等重点企业投产达效;落实企业社保费减免政策,减免0余家企业社保费3.5亿元。二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办理重点疫情防控和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拨付至能、方盈等3家融资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奖补资金万元;为户办理“鲁担惠农贷”3.6亿元;拨付稳岗补贴资金万元;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落实房租减免政策,为我市8户中小微企业和35户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73万元。
三是开通紧急支付通道。拨付疫情防控扶持资金万元;拨付防疫专项资金2万元;启动紧急政府采购程序,开启疫情防控采购绿色通道,对8个项目进行招标,招标金额余万元,确保了防疫设备和物资的及时供应;实行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四是用好财政直达资金。我市到位“中央直达资金”5.7亿元,全部用于支持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和社保就业、“三保”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询问人(市人大代表、山东鑫迪家居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鑫):我市税务部门在依法服务企业、促进经济秩序规范运行和增加财政收入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税务局在涉企税收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针对纳税税目、次数、缴税时间、总税收和缴费率以及报税后流程等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回答人(市税务局局长许方彬):
一是不折不扣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预计全年落实各项税收优惠6.85亿元,同比增加1.35亿元。
二是多维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银税互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全市共有户授信企业通过“银税互动”税贷产品获得银行贷款1.87亿余元。
四是“非接触式”办税提升服务质效。升级完善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终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jt/342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