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晚明文坛和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世界文化名人汤显祖逝世周年。近日拜读了龚重谟先生所著《汤显祖传》,受益非浅。该书越读越亲切,越读越有味,越读越跟历史走得近。书中多处叙述了被誉为“东方沙士比亚”,大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与滕县知县赵邦清的交往和友情,十分感人。
汤显祖(-)生于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今属抚州市),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海若士,晚年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后学或以故里名称“汤临川”、“临川先生”;或以玉茗堂居所名,称之为“汤玉茗”、“玉茗先生”。汤显祖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历任南京礼部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主事。万历十九年()为揭露时弊上书遭贬。第二年任浙江遂昌知县,终因朝政腐败,素志难伸,弃官还乡。
第一次途经滕县。明隆庆四年()冬,年方二十一岁的汤显祖,在省城南昌参加乡试以第八名中举。雄心勃勃誓要金榜题名的汤显祖,为了像邑人大政治家王安石那样在政界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在仕途上的政治抱负,同年冬汤显祖告别家乡父老,从扶河乘船入长江,取道京杭大运河进京。期间他途经滕县,前往薛国故地,驻足凭吊了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的墓。这位当年为扩大自己势力而“好客自喜”闻名于世的宰相,在王安石看来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而汤显祖则赞其“亮节良有闻”、“千秋万岁后,人识孟尝君”《庚午过孟尝君墓》。还有《寒食过雪》“东来尘气雨初分,店树新烟和岳云。过尽三厨无一客,今朝寒食孟尝君。”
第二次途经滕县。万历二十二年()冬,汤显祖利用三年一进京考核述职的机会,在滕县作了短暂停留后,一同和知县赵邦清进京。赵邦清,字仲一,号干所,甘肃正宁县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次年任滕县知县。时年36岁。任前,滕县百姓赋税差徭役重。适逢连年干旱,庄稼歉收,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树皮草根吃光,饿莩遍野,悲壮惨不忍睹。赵邦清面对现状,不辞劳苦,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遍访灾民。奖农耕,平赋税,兴水利,植农桑,修官道,除豪强,施善政,深得民心。
汤显祖吸取借鉴赵邦清的经验,在遂昌推行新政。一是奖农耕。春耕农忙季节停止派夫征税,日常诉讼暂缓审理,每年开春颁农耕令,率衙役带本地花酒和春鞭到田间举行“班春劝农”仪式,奖励农耕。二是平赋税。明朝将征收田赋任务完成好坏,作为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依据。滕县知县赵邦清根据境内土地不均、以丁载粮、偷漏赋税、丁稠地少等多种问题弊端,发布公告,令“自名其田,户度之,无寄隐而后可”,他亲临田野丈量土地,均平赋税,使百姓实现了“耕各有田,地各有主,赋各有头”。遂昌的县情与滕县相近,汤显祖采用赵知县治滕的做法,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三是打豪强。遂昌县有一大姓项氏家族,仰仗朝中项应祥(时任吏科都给事中,职能是“稽查百官之失”,无人敢得罪他,更何况“斗大遂昌”哪里敢惹?)多年拖欠赋税,不仅自家偷漏赋税,还包庇亲族。汤显祖学习赵邦清偏不信邪,直接写信催缴他家税赋,项家接信后感到欠赋不交,于情于理于法不容,回信说自己离家已久,家中之事托族弟代管,信中作一番推卸责任辩解后补交了赋税。其他大户见项家交了,从此不再拖欠。四是除劣绅。遂昌县有一恶少,其父在朝中为官,他仗父势横行乡里,经常奸淫良家女子,凡贫家子女结婚,他要霸占初夜权,对此,百姓恨之入骨,偶有告状的,其状如石沉大海。汤显祖效仿赵邦清在敢将宁德王妃的父亲刘鹤打死人命按律斩的做法,趁恶少父亲回家养病的机会,巧设计谋,引君“入瓮”,除掉了这个害群之马。五是施善政。汤显祖到任伊始,面对赋寡民稀,盗贼猖獗,虎患横行的遂昌,兴建书院,置武射场。一改市民懒散习气,司礼尚文之风渐长。汤显祖对吏民亲切和善,没官架子,“戏叟游童,时来笑语”。对犯人惩治同时施人道,解去束在犯人颈上脚上的刑具,遇有斗殴者,先将伤者交县医治伤,遇有囚犯患病者,常自己出钱买药。最称道的是除夕“遣囚度岁”和“纵囚观灯”。汤显祖上任的第一年春节除夕,他见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炮竹,到处呈现喜庆气氛,想到关在大牢失去自由的子民,大都穷苦出身,生活所迫,一时失足,遂产生了怜悯之情。他想到赵邦清治滕,每遇节日将宅中所剩菜果分给狱囚,狱囚们感动流泪的情景。第二年的元宵节,他下令将囚犯由狱吏带领桥上观灯。次年,又令囚犯回家度岁,三日归监,“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所遣囚犯个个如期归监。汤显祖“情治遂昌”的举措,使他政声远播。
第三次途经滕县。万历二十五年(),汤显祖再次进京参加吏部考核驻足滕县。三年前“以贫弱之滕,三年而暴富”(《滕侯赵仲一实政录序》),转眼成“河洛之间,葱然一善国也”(《赵子瞑眩录序》),令汤显祖惊叹不已。他对赵邦清爱民治滕及憎恶豪贵的高尚品质十分赞赏,说他“常以死为百姓争九则之命”,且自歉不如,称赵邦清为可称雄一方的“伯才”(霸才),感到现在的官场像赵这样的“伯才”太少了,为此,汤显祖带着赵邦清的簿籍,向在内阁任次辅的老师张位作了举荐。
汤显祖返程途中经过了滕县的阳谷店,回想起十年前以南京太常博士身份北上,在此题写的诗《阳谷店》,然而景色依旧,心境已异。秉烛夜观旧作,在满积尘垢中依稀可辨。大半人生路“觉今是而昨非”。现已“驱车从此去”,从此离开了遂昌,离开了官场。
汤显祖与赵邦清同为知县,他们有着共同的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抱负。同为五年知县,两地相距千里,他们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借鉴和支持,相互关心和体贴,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赵邦清任职滕县秉公执法,品格高尚,为政清廉,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离滕之日,百姓扶老携幼,洒泪相送,后为他立生祠“黄童白叟,罗而拜之”。毗邻受益的沛县、微山百姓立生祠“制度壮丽,尤佳于滕”。民谣曰“赵邦清,赵邦清,为官一任一邦清,清正清廉清滕县,百姓为他塑清身”。汤显祖满怀“慷慨趋王术”的豪情走上仕途,他自信“有区区之略,可以变化天下”,但最终还是“彭泽孤舟一赋归”,他无奈“挂冠”走了。他“兴教劝农”、“灭虎纵囚”、“剪除害马”、“借俸著书”、苦心经营的“有情之天下”,永远留在了遂昌。听他从京城弃官要走的消息,遂昌吏民派代表迎到扬州饮泣江关挽留。为表彰他的政绩,百姓在县衙另立他的位牌,入祀于遂昌名宦祠。康熙年间的知县依众议集资建起了遗爱祠,自此至民国前,历任县官每逢春分、秋分两祭祀日,亲率僚属和县学生员连同社会名流到遗爱祠祭典,成为遂昌一大习俗。
汤显祖与赵邦清有着相同的秉性和遭遇。汤显祖少年颖异,弱冠有文名,因不附权势,忤逆首辅张居正而屡试不第。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在南京“毒蛇聚会之地”做了近十年闲官。万历十九年()因上书直言揭露时弊上《论辅臣科臣疏》遭贬。先是在广东徐闻当了几个月的典吏,继而在遂昌任职五年,政声远播。但终因朝政败坏,素志难伸,加之他生性孤傲,为人刚正,傲骨嶙峋,弃官还乡。赵邦清在滕任职五年,因政绩卓著,加之汤显祖上书推荐,被朝廷提拔担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次年升为吏部稽勋司郎中。在吏部他扳倒了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舞弊受贿、依仗权势、排除异己、残害清直之士的当朝“三害”。当他胸怀大志,除恶务尽,决心扫除朝廷一切恶患时,却遭当朝宰相沈一贯的中伤诬陷,连贬三级,不久又遇奸党张凤翔的陷害,被削职为民,放逐故里。
汤显祖与赵邦清有着相同的爱好。汤显祖弃官归家并没“归隐”和沉默,而是寄情词曲,仅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他用传奇艺术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情,释放对现实生活的压抑,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其中《南柯记》中对太平盛世的描写,是汤显祖“情”治遂昌的艺术写照,同时还揉合了赵邦清在滕县的成功改革,表达了汤显祖与赵邦清“情”天下的理想。赵邦清得罪奸佞被罢黜归里后,家徒四壁,债务累累,还差点被债主所逼毙命。清贫的生活没改变赵邦清刻苦读书的习惯,不论是农闲时节,还是劳动间隙,他总是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勤奋写作。他一生著有《瞑眩录》《鹤唳草》《梦遇仙记》《神柏记》等大量诗词、文集。其中《神柏记》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对家乡神柏的描写和赞美,隐喻自己与松柏一样的高洁和铮铮铁骨。松柏是树中君子,赵邦清是人中君子,松柏是赵邦清精神的象征。
汤显祖与赵邦清共同生活在皇帝昏庸,朝廷腐败,国势衰败,世风日下的晚明时期。他们在官场不畏权贵,无私无畏,匡正驱邪。在基层善政亲民,敢于担当,大有作为;在文化方面集诗词、戏曲于一身,尤其以情成梦,因梦成戏的“临川四梦”,三百多年来盛演不衰,饮誉中外。他们为世代所敬仰,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
(郑广建)
记得转告身边的人~
小伙伴们!年订报开始啦!
滕州日报全年价格:元
订报-
只要您拨通电话,剩下的交给我们!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wh/3418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