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

齐都文化城文物故事临淄砖窑厂挖出战


从公元前年姜太公封齐立国到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在长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临淄都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

战国时期,齐国成为可以与秦国分治东西的一等强国,临淄作为当时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有7万户常住人口,被誉为“海内名都”。既是工商业发达的“海内名都”,临淄的物产自然十分丰富,各种文化都十分发达,而齐国的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临淄出土的大量酒器,品种之多、造型之美、工艺之精,也让人叹为观止。

在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齐国历史博物馆,就有一件独特的盛酒器———战国时期金银错镶嵌铜牺尊。它不仅见证了两千多年前齐国的繁盛,其偶然而曲折的发掘故事,也给这件国宝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何为牺尊?

现代人也许不知道“牺尊”这个名词,其实,说得通俗一点,古代的牺尊,就是如今的酒壶。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纯色牲”也即是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就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

牺尊作为周代酒器,有木质的,也有青铜的。《周礼》将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太尊、山尊定为六尊,其中牺尊也称献尊,古时“牺”、“献”同音,都读作“婆娑”的“娑”。在六尊之中,最为华美的就是牺尊。

美在何处?

健壮如牛,灵动华美

由于牺尊本身拥有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它在博物馆的“待遇”也比别的文物要高,它被安放在一个独立的小型玻璃展柜中。如果说别的文物“住”的是普通住宅,那么牺尊“住”的就是“别墅”了。

这件牺尊长46厘米,高28.3厘米,重6.5公斤。记者看到,牺尊虽然是按照牛的样子制造的,但是并非完全是牛的形状,其头型比牛略长,耳朵也高高耸起,牛身筋骨结实、肌肉丰腴。整体造型有牛之壮而更显聪慧、灵动。

在牺尊的脊背中间部位,粗看有一个类似酒壶壶盖的一个圆形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盖被铸成了一只扁嘴长颈禽,禽颈反折,嘴紧贴在背上,巧妙地形成了一个半环形盖钮,两翅平展,羽翎均以绿松石铺填,富贵华丽。

牺尊背上盖钮之下,就是把酒倒进去的入口,酒存在牛肚子里。而酒的出口,也就是现代酒壶的“流”,则在牺尊的嘴里,古人用牺尊倒酒之时,酒从牺尊嘴里流出,别有一番情趣。

工艺如何?

当然,牺尊最为引人瞩目的,还是遍布其全身的金银装饰。牺尊整体以铜铸成,全身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交错镶嵌出菱形图文,纹理间以绿松石和孔雀石镶饰,牺尊的头顶及双耳间都镶嵌有绿松石,眼球则是用墨精石做成。非常富丽、精美。

这件牺尊是战国时金银错镶嵌工艺的代表作。从牺尊的铸造和镶嵌工艺上可反映出齐国手工艺技术水平的高超,同时也反映了齐国经济的繁荣昌盛。将其称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

牺尊能否复制?

故宫博物院试过,但没成功

牺尊作为齐地“特产”之一,不但制作华美,而且“产量”丰富。自秦汉魏晋至今,齐国牺尊的发现,见于记载的已有四件:曹魏时期(公元年-年),在鲁郡(今曲阜、滕州、泗水一带)地中发现齐大夫子尾陪嫁其女儿的牺牛形酒尊一件,有铭。西晋永嘉(公元年-年)中,曹嶷在青州发掘齐景公冢时得二尊,也作牺牛形。再就是年7月17日齐中华等人在商王村原临淄区砖窑厂发现的战国时期金银错镶嵌铜牺尊。

虽然类似器物在齐地不乏发现,但无论从工艺还是文物价值来说,年发现的这件牺尊都是独一无二、出类拔萃的。在全国,这么精美的牺尊也非常罕见,它是全国文物之精品,因此被称为“国宝牺尊”。此前文博界有位专家透露,几年前,故宫博物院曾经想要复制这件国宝,但至今没有成功。可见当时的金银错镶嵌工艺之先进。

如此精美的牺尊,它的主人又会是谁呢?

牺尊出土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站的专家们曾到砖窑厂取土的地方勘察过,再也没有发现其他文物。从勘察情况来看,可以断定那里曾经是一个战国贵族墓地,但更详细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种种疑问,更增加了牺尊的神秘。

虽然牺尊的名气很大,但是其主人究竟是谁,至今依然是个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因为牺尊是祭祀用的酒器,而工艺之繁杂是普通百姓所不可能使用的,所以它的主人一定是个贵族。

欢迎您







































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wh/34210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