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庆一中的学生程鹏收到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令人称道的是,这位酷爱古文的文科男生,是以一封千字文言文自荐信,敲开了武汉大学自主招生大门。程鹏是怎么通过文言文自荐获得武汉大学青睐的呢?
(上图:程鹏与班主任苏家友在安庆一中合影)
程鹏:武大其康莊坦途矣!故敢望忝列珞珈山之門牆,以成生平貢獻學問之志也。茍蒙相識,必勤學自勵以報,余雖不敏,然定不負伯樂之恩!”
这是18岁的安庆一中学生程鹏写给武汉大学的自荐书中的一段,表达了他对武汉大学的向往。今天中午,在安庆一中的校园里,程鹏回忆了自荐上武汉大学的过程。
程鹏说,自己学校的成绩并不突出,文科3个班名学生中,他排名在40名上下。去年12月底,多个高校的自主招生报名工作开始,程鹏没有参加学校层面的推荐。
程鹏:自主招生有校荐和自荐的区别,学校12月底校荐名额发下来,是按成绩挑的,成绩越高,挑的自由度越大,到我手上已经没有很好的学校了,所以我就没有要校荐名额。偶然听见武汉大学有这个政策,我一看,原来武汉大学是没有校荐的,很特殊,只有自荐名额,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自荐信寄出去了。
在武汉大学年自主招生简章里,报名办法一栏中写明“采用学生自荐的方式,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直接报名。”程鹏向武汉大学提交了成绩单、推荐信、自荐信等相关材料,其中,推荐信是他文言文老师——安庆师范学院教授罗祖基写的;自荐信,则程鹏在参加复旦大学博雅杯比赛时就写好,然后又修改的。
程鹏:最早是冲着复旦去的,复旦同时要求写一篇自我介绍,这就是自荐信的原版,11份出结果,复旦没成功。反正我想自荐信是现成的,就收拾收拾给武大了。一共有三段,前门两段讲我自己的,不用动,最后一段的原来将复旦的只有两句话,改成讲武大的多讲了一点。
自荐信共三段,开篇“余姓程名鵬,乃皖省宜城人也。少好舊學,性喜讀書”这讲程鹏学习古书、历史的过程,第二段“余平生所志在于史学,然國史浩瀚,不能窮盡,至於世界諸邦之故事,則更不待言。”讲的是程鹏志向,第三段表达是未来求学的向往。
程鹏:第一段是讲我学习的过程,第二段讲的是我志愿,方向,我志向在于史学,史学是很浩瀚的,我的志愿在于思想史,思想史中的重两段,一段是上古,秦朝以前,一段是宋明的儒学,我对这两段最感兴趣。
这封自荐信最终令程鹏通过了武汉大学自主招生的初审,在参加了复试之后,程鹏获得了历史学院总分第一名。他说,在复试的笔试中,他作文也是用文言文完成的,为他加分不少。
记者:你觉得这个自荐信为什么打动了武大?
程鹏:第一个,武汉大学全是自荐,没有校荐,初审通过率还是比较高的。再一个,我报的是历史学,他们是分专业审核的,比较对历史学院的胃口。复试笔试,作文是承接阅读来的,我用的文言文写的。可能加了分。
程鹏说,自初中以来就广读古书,家里藏书上千本,父母对他学习文言文都很支持,也得到安庆师范学院教授“古史辨派传人”罗祖基的指点。程鹏最终高考成绩冲过了一本线,达到了武汉大学的录取标准。
据程鹏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苏家友介绍,安庆一中共有校荐、校长实名推荐以及自荐三种可以参加自主招生的方式,其中前两种方式仍主要以成绩为推荐标准,自荐为像程鹏这样的学生打开了名校之门。仅程鹏所在班级,今年共有十多名学生通过自荐被录取,其中朱轩慧被清华大学录取。
苏家友:如果单纯的唯一的评价标准,他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怎么办,我们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自荐。我们这个班在15班文化课是最差的一个班,三个文科班里也是最差的,但是高考为什么比别人亮点多,就是因为走了三个途径里比较好的一个,自荐,自己推荐自己。
——————————
致武汉大学自荐信全文
癸巳年十一月廿六日,安慶後學程鵬,謹奉書于武漢大學諸公:
余姓程名鵬,乃皖省宜城人也。祖居徽州,因經商之故遷居安慶,已有百年矣。少好舊學,性喜讀書。然年幼之時,矇昧無知,但憑一時之興,雜閱群籍,而不曉學問當以何而入焉。後幸受業于古史辨派傳人,童丕繩太夫子之徒湖北陽新羅祖基先生門下。先生雖以故謫居安慶僻壤一隅之地,然未嘗有憤懣之心,授余學問亦未嘗有毫厘之爽,使余得識學問之正道。自己丑仲春入羅師門下以來,初以《三百千》及《幼學故事瓊林》開蒙,再以如《四書》之諸要籍識舊學之大體,後受羅師親點,讀《史記》、《左傳》、《國語》及諸子書等以攻上古史,尤好窮其間之思想,亦稍涉漢魏以下。至於所讀近人之書,蓋皆關乎此倫。余從羅師,非比課堂之受學,而代以入室之答問,如有片言隻語不能詳述者,則先生以每日之博文授余。先生之所授者亦非句讀之細,而誨余當讀何書,如何讀書,如何作文,如何分析之屬。今方近五載,謹致余受學所屬之文(余按:即《谈孔孟的几点差异》)于後以供諸公斧正。
余平生所志在于史学,然國史浩瀚,不能窮盡,至於世界諸邦之故事,則更不待言。故余特好其中兩端:一則上古史,且尤重其間之思想;二則宋明之儒學。其前者何故哉?余好古史,非但師承之故,亦本性之使然。上古史史料甚少,故史識尤要,需于眾人皆讀之史料中見他人未見之事,如錢賓四先生據《漢書》作《劉向歆父子年譜》以駁康南海之謬說。《漢書》人人可讀,然《年譜》舉世無二。余言此例,非敢自比于錢賓四先生作《年譜》一事,然于先生《年譜》此一特點,則甚表拜服且心嚮往之,乃以为天授余之所长在于兹矣。其後者又何故哉?蓋理學為吾國最近西洋之“哲學”者,而明末儒學本為吾國宜行之大道也。茲兩者于今世之意義甚顯而重。又以紫陽余姚之所化逾中國而布東亞故,則其又關乎中國學術與世界之聯繫矣,不可謂不重,此余所以欲涉此道也。
巍巍武大,創立有年,三鎮之地,素稱人文淵藪,江漢之汭,長見名士薈萃。湖廣總督倡學于前,中研院長執鞭于後,聞子佈道,周公登壇,吳唐並舉,名重一時。金聲震乎中南,令名揚于神州。凡吾國有志于學者鮮有不慕,而余亦不外,自受學于羅師以來,思慕已久,知欲為實學,難脫大學而有,勉成國器,豈舍高校以得,將變所好為所工,一扫為學之陋習,武大其康莊坦途矣!故敢望忝列珞珈山之門牆,以成生平貢獻學問之志也。茍蒙相識,必勤學自勵以報,余雖不敏,然定不負伯樂之恩!
附曰:余攻學之外,尚醉心于皮黃,且最喜余派。
安慶後學程鵬謹再拜
南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hj/341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