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

除了搓汤圆,闽南人的冬至还有什么习俗


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了。作为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的日子,民间传承着各种各样的风俗来度过。像咱们闽南地区就有冬至“搓汤圆”、“补冬”等说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搓汤圆

北方地区习惯冬至吃饺子,但是在南方地区尤其是闽南每年冬至都少不了汤圆。这一天,大人们都会念叨“吃了冬至圆多一岁”的老话。

长寿面

长寿面也是厦门人冬至这一天常常会享用的食物。面是长条的,用闽南地区特产的面线也可以。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补冬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因此也代表着进入了“数九寒天”。在“极寒”之下,“补冬”、“肥冬”的风俗不失为一种养生之道。人们也常常会用川芎、熟地、当归、白芍等中药材制成的四物去炖煮鸡、鸭,驱散严寒,进补身体。

祭祖

对于闽南人来说,冬至还有祭拜天地祭祀祖先的习俗。同时,作为春节前的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冬至也为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拉开了序幕。

链接:冬至各地传统饮食

北方的饺子从古至今,不论贫富,北方人都保留着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有民谣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可见,在寒天冻地的冬至节,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定会让人从嘴里暖到心里。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医圣”张仲景密切相关。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曾经免费医治好了乡亲们的冻耳病,救过无数百姓的生命。后人为了纪念他,仿“娇耳”的样子做成了饺子这样的食物,以谢张仲景治病施药之恩。

滕州的羊肉汤众所周知,羊肉滋补、驱寒、暖胃。喝羊肉汤这一习俗,自汉代沿袭下来,至今在山东滕州地区盛行。汉高祖时,有一年的冬至节奇冷,天寒地冻,天子尚难以忍受,何况平民百姓?为讨好皇帝,樊哙煮了一锅羊肉汤,热气腾腾,味道鲜美,奉与皇帝。羊肉汤下肚,暖心又暖胃,吃得皇帝大汗淋漓,欢畅无比。皇帝感念百姓冷暖,便将羊肉汤赏与平民。从此,冬至节人们都要吃上一锅羊肉汤,驱除体内的寒气,为身体补充营养。

江南的糯米饭江南盛产糯米,旧时过节,人们少不了吃上一顿花样翻新的糯米饭。因此,冬至时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糯米红豆饭,便是江南人的习俗。据说,吃红豆饭可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台州的擂圆台州人冬至吃擂圆也与祭祀有关,同时象征团圆吉祥之意。何为擂圆?将糯米粉加温水捏成圆形、煮熟,之后放在炒熟的黄豆粉上滚(此为“擂”),擂圆便做成了。除了擂圆,还有一桌好饭菜。先祭祖,再食之。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jt/34262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