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仑山脉概述
昆仑山脉位于新疆南部,东入青海省,南接藏北高原,西起帕米尔高原,北瞰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横跨新疆、青海两省区,入甘肃后与秦岭相连,东西绵延余公里,如气势磅礴的巨龙,盘踞于青藏高原之上。
昆仑山脉地理位置图(中国地图出版社,)
昆仑山脉在亚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图(据大英百科全书)
昆仑山脉上雪峰林立,其西端有海拔米以上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更有世界第二高峰——海拔米的乔戈里峰挺立在冰川雪域之巅。
自古以来,昆仑山脉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成了崇拜的对象,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山岳图腾。昆仑山脉在中国传统神话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很早就被中原人视为神山。中华文化史以昆仑山脉为中心,产生了许多壮丽的诗篇和神话,脍炙人口,如女娲补天、钻木取火、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不胜枚举(尚昌平,)。
帕米尔地区卫星遥感图象(NASA)
帕米尔高原的海拔处于米-米之间,平均海拔为米,拥有许多高峰。这里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中国地貌数字高程图(赵荣等,)
二、文化昆仑山脉
1.神话传说
昆仑山脉雄浑伟岸,堪称群山之祖,又兼峡谷纵横深阔,实为千壑之宗,山中众多河流交汇,可称万水之源。在中国神话里,始终被说成是对应于天地的主轴。由于昆仑山脉位于大地之中,又具有天帝之都、“天梯”、河源、众神所居、“宇宙药”出处等诸多特征,故在中国古代神话的谱系中拥有特别崇高的地位。鲁迅先生曾写道:“其最为世界所知,常引为故事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祁万强,)。
昆仑山脉的神话是先秦以来神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早见于《山海经》中。其作年代尚无法确定,但其中的《山经》(或称《五藏山经》)出于战国时期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贾强,)。《穆天子传》由晋人盗掘战国魏墓所得,主要讲述西周第五代君主穆王西巡之事,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此书出于战国时期。书中周穆王西游的目的,一是到昆仑之丘;二是会见西王母。周穆王登上昆仑山后,其后又登上舂山。接着其又来到西王之邦。
古昆仑山脉在初民的萨满宇宙观中是一个宗教或神话概念(李永平,),其功能在《山海经》里记载得非常清楚,“灵山,十巫从此升降”,“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是为勾通神灵的。《山海经·海内西经》中就记载道:“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百神之所在。在八隅岩赤水之际,非仁弈莫能上冈之岩”(李永平,)。
汉代以后昆仑山脉才变成一座具体的地理山脉名称(李永平,)。汉代以后的纬书凡提及昆仑者,就直言古昆仑山是天下之中和天地之中,上有天柱与天相通(黄世杰,)
昆仑神话中西王母所居住的昆仑,那是道教理想中的神仙境界。西王母居住的玉楼、琼华、玄室、丹房,是后世道教描述神仙境界的常用术语(张泽洪等,)。
从山东嘉祥宋山出土的画像石中可以看到,西王母头戴胜,衣着华丽,正襟危坐,目光直视前方,在其旁边有玉兔捣药、羽人舞蹈等生活画面。在汉学中被认为是坐落在“遥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昆仑山上。昆仑山被描绘成蘑菇云的形状,凸显出西王母神仙世界的神秘色彩(张海停,)。
汉周穆王拜见西王母画像石(上)及其拓片(下)
(滕州市官桥镇出土的,年代为东汉晚期,山东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收藏,)
正面画面二层:上层似为周公辅成王和历史故事。下层,左为西王母高坐仙树上,旁有仙人、玉兔;中为有龙拉云车、仙兽、仙人;右为东王公凭几而坐,空隙处皆饰云气及诸祥瑞;画面右侧一羽人持鱼饲龙,龙下有龟爬行。两侧面刻画三角纹、菱形纹。
东汉至六朝的许多有关文献可以证明这形状奇特、蘑菇状的宝座是昆仑山脉的一种形象。如《河图括地象》和《神异经》都说昆仑如柱,通天接地。而《十洲记》则更生动地描绘昆仑如盆,下窄上宽。在《淮南子·坠形训》中,昆仑山被描述为有九重天的不死之野,是通天的门户,人们可以通过昆仑山超凡入圣。在《博物志》卷一引《河图括地象》中也称,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在《海内十洲记》中则称“(昆仑山)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张海停,)。
《山海经》记载,昆仑山脉在中国西北部,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禹本纪》说它高二千五百余里),是支撑天空的八根天柱之一。最高天神黄帝、西王母、雷神丰隆,以及其他神灵都居住在山顶的宫殿里。屈原心驰神往,曾经抒发出“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九歌·河伯》)的千古绝唱(祁万强,)。
远古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推测黄河源头必出于西北最大高山,这就是《尚书》所说的“河出昆仑”。作为黄河源头的昆仑,就成为神山。在神话中,昆仑山脉是最高天神在人间的都城(陈连山,)。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昆仑山脉被视为“万山之祖”(周星,)。昆仑山脉,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宇宙山”,亦即以昆仑山为中心、为主轴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基本宇宙(周星,)。民间传说中,昆仑山仍然是神灵的居所,求仙学道者通常都是到昆仑学艺。在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三十二岁上昆仑山,追随元始天尊学道四十年,后来奉命封神。我们从中隐约还能看到远古时代神圣的昆仑山的一些影子。
2.汉武帝定名昆仑山脉
西汉刘安的《淮南子》说,这些宫殿非常壮丽,有九层高,高达数里。站在三百二十里外的槐江山上眺望,整个昆仑山光芒万丈(陈连山,)。
汉武帝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后,汉武帝陆续派遣了多批使者前往该地区,并寻找黄河源头昆仑山。这些使者找错了,回来报告汉武帝:黄河源头在新疆于阗(即今日之和田)的南山。汉武帝根据张骞的介绍和按古图书《山海经》的记载而御定,将西域于阗南山定名为昆仑山脉(陈连山,;贾强,)。
历代地理学家根据对于黄河源头的实地考察,修正了新疆南山为昆仑山脉的说法,并逐步把昆仑山脉定义为今天的昆仑山脉。神话中的昆仑神山终于落实为现实中的一座自然山岭(陈连山,)。
三、昆仑山脉的地貌特点
昆仑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以阿尔金断裂为界,分为东、西昆山、喀喇昆仑山脉,它们纵横交错穿插于青藏高原北缘-帕米尔高原西北缘。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全长约km,平均海拔~m,宽~km,西窄东宽。昆仑山脉西高东低,可分为西、中、东3段,可可西里北缘为昆仑山脉的东段,东昆仑山海拔在m以上的山峰有4座,m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m,积雪主要分布在m以上的山峰。
青藏高原地貌图(李江海等,)
(数据来源于SRTMDEM90M,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wh/342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