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

冬至将至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声,雪落无


中国二十四节气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从古至今,民间均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人们对冬至尤其重视,把它看得和“岁首”一样重要。今年的冬至节日期为12月21日,农历十二月十八,大家不要忘了给家里大人们问声好到平安。

冬至节里话冬至

1

冬至节习俗

年12月22日

冬至节里话冬至

习俗

·祭祀祖先,祭毕,阂家聚餐,分享祭品。

·以米粉做汤团,或者包制馄饨。

·窖藏鲜花在市场上出售。

·向长辈敬献鞋袜,拜望问候尊长。

·女儿出嫁后回家探亲的,这天晚上必要返回夫家。

·腌肉、鱼、鸡、鸭以及各种蔬菜,准备过年。

·画素梅一枝,花瓣共为八十一枚,每天染一枚花瓣的颇色,花瓣染尽而九九出,则春色巳深,称之为九九消寒图。

2

冬至节气候

年12月21

冬至节里话冬至

气候

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3

冬至节饮食

冬至节里话冬至

冬至节里话冬至

饮食

北方吃饺子

饺子在早期的时候被叫做“娇耳",发明人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在自己的家乡白河的时候,看到岸边有很多贫穷,饥寒交迫的百姓,耳朵都冻坏了,他研究,煮出了“祛寒娇耳汤”,用辣椒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后把里面的食材捞出切碎之后包上面皮,形状就像耳朵,所以又被叫做"娇耳”煮熟之后分给那些病人,每个人分两个再加一碗汤,吃完之后浑身暖和,血液通肠,一段时间之后,冻坏的耳朵也就好了,而这个分娇耳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大年三十,而人们为了庆祝痊愈,所以就决定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饺子。

南方吃汤圆

南方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把冬至当作团圆节。南方人爱吃汤圆,有一种是没有馅的小汤圆。糯米泡开,搅了清水,水磨磨成米浆,布袋挂上沥干一天。加温水和好,撮成小球,便丢进沸水里。

山东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江苏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糍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安徽合肥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

浙江嘉兴桂圆烧蛋

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合肥南瓜饼

冬至过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并且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说过了冬至,就会夜短日长了。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

《雪落下的声音》

“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祝大家冬至节快乐!

.排版:小金同学初审:阿狼终审:二喜老师给小金同志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wh/34261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