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

滕州百里古驿道的千年往事


当我们一无所有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还有一颗健康的心。当我们连心也不存在时候,那些最优秀的人仍可以说:我很幸福。因为曾经生活过。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心就会不知不觉暖洋洋。

艾尚滕州

滕州百里古驿道的千年往事

       “一万年黍垄连天,三千载古道成河”。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是南北通达之地,但由于古河道的变迁和城市的迁移影响,南北官道时有变迁,时至今日,这条历经千载风雨而最终被湮没,只留下残碑断桥的古驿道,一直默默地凝望着身边发生的沧桑巨变。   通衢驿道,南北贯穿滕县   古代的驿道就是今天的国道,在古代又称为官道。滕州地处兖(州)、徐(州)之间,扼鲁南、苏北门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和鲁南重镇。据民国《滕县续志稿》记载:“滕错壤山湖间,幅员四百余里,上达燕冀,下接江淮,冠盖通衢咽喉重地,南北一大关键也。”境内西有隋朝时开挖的京杭大运河,经南四湖南达沪杭,北至京津;中有贯穿南北数省的古驿道。   最早的古驿道在原湖陵县(原属兖州府鱼台县),因泗水和黄河决口的冲发,元至正年间,驿站迁建于滕西现在姜屯镇的白了寺村,因此在元代白了寺村就有驿站。此驿道就是《滕县志》所言的古驿道,南北通京杭。清康熙《滕县志》载:“汉孝景帝元年(前年),楚王之子刘富封休侯,旧驿在湖陵为水所没,元至正年间改建于此。”   《枣庄市志·交通志》对滕州古驿道有专述:北自界河入境,南至沙沟出境。据史志资料记载,滕州古驿道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封薛、孟子来滕等,主要行程路线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到了秦汉时期,历下(今济南)至滕县的南北道路是当时国家的一条大道,太史公司马迁曾来古薛国实地探访;汉武帝登封泰山,沿路曾为之布道建桥;光武帝东征昌虑(今羊庄土城村),曾“驻跸清凉台”(今西岗清泉寺原址)。宋、元时期这条大道已成为繁忙的要道,明初明成祖朱棣自南京迁都北京,在南京亦留下一套留守的政府班子,该驿道更成为连接南、北二京的重要通道,由此更加繁荣兴盛。这条驿道南北贯穿于滕县全境,其走向与今天的国道基本平行。苏东坡刘墉,古道留佳句   宋徽宗宣和三年(年)秋,滕县公堂修葺完毕,苏东坡在滕县县令范纯粹的邀请下沿古驿道来到了滕县。范纯粹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第四子,苏、范两家交情深厚。到达滕县,苏东坡在范纯粹的陪同下,参观了时世基的时氏园林(又称西园)。众好友相见,诗酒酬唱,好不热闹。苏东坡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挥毫写下《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沉。幽桂日夜长,白花乱青衿……”西园聚会后,苏东坡和范纯粹一起视察了刚刚修复好的滕县公堂(现滕州老县衙之地),看到好友的功绩,又挥笔写下了《滕县公堂记》。   明代李流芳在《滕县道中》这样描写了沿途的风光:“山欲开云柳乍风,杜梨花开小桃红。三年三月官桥路,策蹇经行似梦中。”李流芳在初春时节策马扬鞭途经官桥一带,眼见古道两旁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致,不禁发出“人在画中游”的感叹。   到了清朝,驿道上留下的佳话更多。   据说一年春天,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寅任江宁织造期间,到南方赴任途中走进滕县地界,跨过一座座驿站,走在滕县官道上,看到古滕大地森林茂密,白杨参天,白杨花正开。他执蹬歇马,来到树林询问拾白杨花的儿童,得知白杨花在滕县叫“无事忙”,遂写诗纪念:“林间系马集归鸦,屋上炊烟指歇家。随处风光期好语,奚儿争拾白杨花。”在“白杨花”后他还专门注释:“滕人呼白杨花为无事忙。”   《红楼梦》第37回,写贾府大观园众姊妹在秋爽斋结“海棠诗社”时,薛宝钗调侃宝玉:“你的雅号早就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得很”;第42回宝钗讥讽宝玉:“我说你是无事忙”;第63回袭人也说:“怪不得人说你是无事忙”……这些无疑是受到其祖父诗中古滕大道“无事忙”的启迪。   “毂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清代大诗人王渔洋(士祯)曾慕名前来,却没有见到“驿路白花”的景象,很是扫兴,懊恼至极,因而留下一首含有牢骚和怨气的《滕县道中》:“薛北滕南几问津,远山如画黛眉新。惟余底事堪怊怅,不见花开白似银”。   “刘罗锅”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曾请滕县名士赵诚品到家中,给刘墉当“家教”。赵诚品乃清雍正元年拔贡,乾隆元年副榜,曾任新泰、莱芜教谕。刘墉中了进士后并没忘记恩师,清乾隆十七年,刘墉就沿古驿道来到滕县,在县令陈某的陪同下到赵诚品家中拜访。宴会之后,陈县令告辞回城,赵诚品与刘墉回忆往事、谈古论今至深夜。此后数天,赵诚品陪刘墉游览了古滕八景等名胜古迹,刘墉对滕县的历史文化赞不绝口,遂写下“南望微湖怀夜月,北瞻龙岭仰晴云”的佳句。京沪铁路“逼”停古驿道   元代以前所保留下来的古道中,仅有滕(县)邹(县)、滕(县)峄(县)、滕(县)费(县)3条大道可供使用。其余大多为乡镇小路。滕(县)费(县)古道,亦称滕(县)蒙阴古道,途经东云(东郭)、山西店(店子)、城前、白彦等乡镇,境内长72.39公里,是通往东部山区的主要道路。   洪武二年(公元年),官府在原古道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驿程大道,设滕阳、沙沟二驿站。为明清时期的重要交通要道。据民国八年(公元年)《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云:滕县有旧曰驿程大道,北至界河南至沙沟,计一百三十七里(华里)。途经界河、北沙河、十里铺、南沙河、官桥、临城、沙沟。民国后,将驿道改建为滕(县)邹(县)、滕(县)峄(县)驿道。据年(民国23年)《中国实业志》记载,各段路长22.8公里,54.72公里,路面宽7米。      明末,崇祯皇帝痛下决心,改革驿站,裁掉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员工,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时“下岗职工”中有一位足以让崇祯后悔几辈子的人,他就是李自成。   清末民初,随着京沪铁路的通车,滕县古驿道也渐渐失去了交通枢纽的优势,通途荒芜,驿站背后的商业繁荣也失去了往昔光彩。

  如今滕州境内古驿道的遗迹仍有遗存,而且周边不少地名也都与驿道有关。官桥(桥名)位于官桥村东南,原系九券大石拱桥,始建于汉代。此桥原名固本桥,因为居南北通衢大官道,由官府拨银修筑,所以民众又称为“官桥”。官桥村北有一地名曰“歇马亭”,为古驿道所设驿亭(也称驿站)故址。   茅草丛生、饱经沧桑的古驿道和东倒西歪散落于田园河边的条石、古桥,就是驿道当年的繁荣与衰落历史的最好见证,让人们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感叹和追溯它最后的繁华时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
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xs/34188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