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者
满建宇,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滕州市墨子中学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徐庆俊,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
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代学校发展及其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学校是关系的依存,校长是关系的协调者,在内部治理逐渐走向深入的社会背景下,校长需要在管学治教过程中既做好外部和内部关系的协调,为学校发展创设一个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还要有效协调资源,不仅要协调师资,建立合理的教师发展梯队,以优秀的教师团队引领学校发展,还要协调好生源,保证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将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因此,校长的协调者角色对学校发展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长的协调能力和协调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是管理高效的前提和保证。
校长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的角色定位,是校长学校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会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治理体系的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调者角色要求校长在学校走向内部治理结构中妥善处理好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做好外部和内部关系的协调,保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环境。
一、学校是关系的依存
“自我只能存在于它们和其他自我的关系中”[1],所谓关系“主要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联合”[2],“社会关系指的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联接成的一种相互关系的总称”[3],“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它在社会关系系统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而且表现在它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或个性关系”[4]。世界管理大师埃德加·沙因在关于人际关系本质的假设中指出“所有文化的核心内容都有这样一些假设:个体采取哪些合适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以使自己的团体安全、舒适、生产效率高”[5],“与他人建立联系”最核心的要素是联系,最基本的途径是协调,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是社会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不仅是关系的纽带,也是关系的协调者、促进者和转化者。马克思认为人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6]。
学校尤其如此,学校是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关系链接的社会关系的缩影,是社会形态在学校中的相对集中的反应,因为学校不仅仅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更重要的是由教师和学生所关联到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组成,尤其是利益相关者对教育的态度、对教育的评价以及对教育的反应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的起点面向人,结果指向人,在教育过程中处理的是因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与学生相关联的利益相关者在交往过程中所出现的教和育、学和习、管和理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关系,既有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方式方法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的协调、交互、融合的关系,又有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与教育者采取的手段、方式方法直接的冲突、磨合、协调与转换的关系,还离不开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对教育的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辽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xs/3420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