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

滕州历史从北大杨楼说一段你不知道的历


它是滕州为数不多的三层西式精美建筑,坐落在塔寺北路东侧,这里占地多亩,由于地处老滕县的北面,俗称“北大洋楼”。它离我们很近,几乎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但见过和了解它的人并不多;它始建于年,最初作为滕医院而创办,至今已近百年,所以它离我们又很远,远得只剩下一堆废墟和回忆。

越过废墟,走在荒草丛生的小径上,一栋残破不堪、历经沧桑的西式小洋楼,还有凌乱散落的石碑,剥蚀的毛主席语录墙,百年参天古树等。

石碑上的文字有中文、英文、德文、拉丁文等,大都已经残破不全。其中一块完整的英文石碑它记录了一个加拿大多伦多传教士的事迹。在年,这位传教士来到滕县传教,死后葬身于此。年,那位传教士的妻子专程来到滕县,为丈夫立下纪念碑。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最早来滕县的传教士是年来华的牧师罗密阁。他从潍县乐道院来到滕县传教,先是买了数间瓦房作为布道所,后又买了一所宅院,开办福音堂,进行传教活动。年,罗密阁创办了滕县基督教长老会。后来,教会不仅建了教堂,还建立了小学、中学、神学院、医院、孤儿院,这就是当时被称为“滕县五北”的华北基督教长老会、华北神学院、华北弘道学院、医院、华北孤儿院。至年,美籍牧师申乐道、道德贞、道雅伯、狄乐博等也相继来滕。

  “癞感救恩”石碑则记载了一位值得滕县人民永远铭记的女士,她就是来自美国的传教士道德贞。据今年已经83岁,曾是该院第一任院长的李振家和同为83岁、年来到该院的老人谭富敏共同介绍:道德贞女士在上世纪初,从她的家乡来到中国,最后定居滕县。在此期间,她办起了女孤贫院,从美国的教会组织筹得善款,建起了鲁南地区最大的一所麻风病院。此后,该院最多时收治多名麻风病人,建国后到年累计共收治全国麻风病患者人。这些资料在年版《滕县志》中都有记载。石碑背面刻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滕邑知名书法家黄以元书写的道女士、张长老、道牧师纪德碑文。全文如下:“天下若人,吾等为最贫矣而病;病也,而麻风,形既可丑,气难触人,人纵怜吾,而吾已拒人于千里之外,夫何望哉!美国道德贞女士哀吾之贫而病也,饮食之,衣服之,医药之;吾之易于传染也,宏其宇,净其地,洁新其床被,使吾聚于一处而不复与人接近;哀吾之无依,举安丘张瑞春长老为院长,经纪之,训诲之,而张长老风雨寒暑,昼夜无稍闲,数十年如一日;哀吾之体有养而灵无以培也,举美国道雅伯牧师祈祷研经,而道牧师口讲指画,务为道吾于重生称义成圣之地。是吾不幸于前,今由不幸而得此大幸,岂非上帝之特恩哉!虽然道女士、张长老、道牧师之尽心尽力尽意尽志,而吾等不能生死忘也,爰立碑以纪之。滕邑男女麻风院养病者全体酹金立。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夏月,邑人黄以元敬书,时年六十有五。”站立在“癞感救恩”石碑前环顾四周,当年传教士留下的小洋楼已成了鸟雀和荒草的家园,但是,道德贞等大爱无私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另据李振家、谭富敏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还成了老百姓的一个避难场所。“北大洋楼”于年移交后,成医院,后改医院,担负起了救治抗美援朝 和解放军的重任。当时分为医务处、政治处和总务处,可容纳伤病员余人。一直到文革后,它才开始一步步走向衰退和破败。20多间塌陷房的拆除和年的一场大火,彻底改变了“北大洋楼”的面貌和命运,渐渐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破败景象。不过马庆河告诉记者说,在新的世纪,麻风病已被宣布“基本消灭”,“麻风院”也成了历史的陈迹。

当年传教士留下的“洋楼”,虽然历尽沧桑,如今只剩残垣断壁,但这里不分季节,几乎每天都有摄影爱好者和拍摄婚纱摄影的人前来寻访和写真。无论是追寻一个多世纪前的旧梦,还是刻意追求残缺的油画般美景,总之,这里又开始有了







































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mj/34187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