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市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把“第一书记”作为扶贫的精准力量,在人员选派、制定帮扶措施等方面突出精准性、实效性,有力推动了经济薄弱村松穷土、拔穷根、致富奔小康。截至目前,我市“第一书记”已累计制定脱贫规划个,发展致富项目个,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万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余件。
为摸清经济薄弱村的实情和需求,我市在17个镇开展排查摸底活动,挑选出软弱涣散、经营性收入低于3万元的个村作为“第一书记”派驻村,并对每个村进行分析,按照“党务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农科部门到专业村”的原则,统筹考虑派出单位职能优势及下派干部的专业特长、个人阅历和性格特点,从81个市直部门(单位)选派了名同志到不同类型的村居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精准选派促进精准扶贫。
为提升“第一书记”发展能力,我市引导“第一书记”摸清社情村情民情,拓宽发展思路,立足村居优势促脱贫。我市开展“第一书记”五访五问和服务群众“五上门”等活动,组织到省派“第一书记”派驻村、经济强村、特色发展村参观学习,有针对性地为“第一书记”提供扶贫项目指导,帮助派驻村发展致富项目。我市金融办派驻东沙河镇蔡村“第一书记”朱超,针对该村妇女劳动力闲置、增收难的问题,大力扶持村内手套厂发展,争取金融单位贷款10万元,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吸纳就业能力,目前该企业吸纳周边10余个自然村近名妇女就业,预计年产值将突破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
为调动“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的力量,我市组织“第一书记”派出单位与派驻村结成帮扶对子,围绕解决派驻村生产生活难题,各派驻单位积极向各级争取扶持资金和政策,帮助派驻村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形成了精准扶贫的工作合力。依托派出单位强劲后盾,开展“第一书记”帮包特困户活动,每名“第一书记”联系1至2户贫困户,帮助解决生活难题、提供发展信息、协调争取扶贫致富项目和资金,目前已累计争取脱贫帮扶资金36万元,协调致富项目31个。洪绪镇光明村“第一书记”赵洪涛所在单位枣庄市委老干部局,针对该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实际,主动帮助争取农业部门支持,促进“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项目成功落地,共协调资金30余万元,铺设地下电缆米,疏挖排水沟米,安装水泵12台,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该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孙德虎白雪峰王斌)
—END—
全媒体编辑:李晓培
特别声明
?凡本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mj/342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