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

狠人勾践灭吴后,为何急着要迁都最爱历史


公元前年,姑苏山三年之围后,越王勾践终于灭掉强国吴国,尽有吴国之地。吴国当时为霸主,属于强国,灭掉霸主,可见越国实力之强。勾践兵威正盛,无人敢撄其锋,皆避让三分。当时楚国受战争打击而元气大伤,晋国、齐国国内卿大夫争权而分散精力,秦国则僻处西北,国际局势对越国称霸非常有利。

于是,勾践抓紧为下一步的称霸做准备。

为称霸造势

灭强吴之后,勾践把吴国侵占他国的土地归还诸侯国,其中“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以土地拉拢诸侯,赢取诸侯亲近,为称霸造势。

勾践派使者到齐、楚、秦、晋等国,和他们歃血为盟,令他们共同辅佐周王室。秦国起初不奉行越王之命,勾践即派越军西伐秦国。秦国害怕,遂向勾践谢罪,越军这才撤退。

接着,勾践派使者向周天子进贡。周天子当时虽然实力弱小,但是他是天下共主,拥有巨大的权威。要称霸,必须取得周天子的认可才算合法。所以,讨好周天子是必须的。

周天子看到,越国前来进贡且拥戴周朝,令诸侯国辅助周王室;自然是很高兴,所以乐于帮助勾践成为霸主。

不久之后,勾践挟大胜旧日盟主(吴国)之雄威,帅军渡淮北上,与齐、晋等诸侯国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境内)。周天子派特使参加,授予勾践“伯”(即霸主)的称号;并赐给勾践“胙”(周天子祭祀祖先的祭肉),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荣誉。

以前中原诸侯国的盟会,从来都没有叫越国参加,大家都把越国当蛮夷看待。这下,越王勾践取得了合法的霸主地位,扬眉吐气。

功臣之死

灭掉吴国,继而称霸中原,在这两件事上,越王勾践的一帮大臣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是他的主要谋臣范蠡、文种。越国称霸以后,范蠡已经任上将军,文种任相国,两人位高权重,仕途达到顶峰。

但是,功高震主,霸主勾践对他们范蠡、文种尤其不放心,害怕以后范、文两个家族架空越国国君。

勾践知道,当时天下诸侯国的卿大夫们纷纷做大,尾大不掉。比如齐国的田氏家族,晋国的六卿(韩、赵、魏、知、范、中行六个大家族),鲁国的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个大家族),就都架空了所在国的国君。

一天,勾践收到上将军范蠡要隐退的书信。信中写道:“臣听说,做臣子的,君王忧虑,臣子就要为他操劳;君王受辱,臣子就要为他去死。以前大王受到会稽兵败之辱时,我所以没有去死,为的是报仇。如今仇已报,请让我补受在会稽时就应该受到的惩罚。”

勾践读罢范蠡的书信,潸然泪下,沾湿衣裳。他对范蠡说:“越国士大夫和人民都一致赞扬你,寡人也寄身听命于你。你这么一走,是上天要舍弃越国和寡人啊。你留下来吧,我和你分国共享;如果你执意要走,我就杀了你。”

范蠡跟随勾践二十余年,深知勾践的为人,所以不为所动,毅然离开了越国,乘船浮海至齐国,易姓改名,从此隐退。

范蠡到了齐国之后,写信给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阁下何不离开越国?”但文种没有听范蠡的劝告,他还是留在越国,称病不朝。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勾践找到借口,说有人告发文种准备作乱。越王赐剑给文种,对他说:“相国教寡人讨伐吴国的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国,还有余下的四种术相国没有教寡人,请相国追随先王而试之。”

文种知道大祸临头了,仰天长叹:“嗟乎!我听说大恩不报,大功不还,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我后悔当初不听从范蠡的劝告离开越国,以至于今日被越王所杀。”说罢,文种伏剑自刎。

为何迁都

处理了国内大臣的威胁之后,勾践进行了另一件大事——迁都。这件大事,巩固了勾践的霸主地位。

如前所述,勾践灭吴之后,尽有吴国之地,但是又把其中吴国侵占他国的土地归还诸侯国,“以淮上地图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一方面,这是勾践为了收买诸侯国人心,让大家支持他当霸主;另一方面,当时越国和吴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国力消耗极大,如果将这些土地全占,会引起楚、齐、晋等大国的不满,有可能招致覆灭。

但是,勾践并不愿轻易放弃刚刚取得的强盛声势。越国欲携灭吴之威剑指中原,慑服晋、楚等国,遂索求士卒于楚以攻晋。

楚国大臣左史倚,他向楚王进言:“之前越灭吴,士卒死伤众多。现在越人向我楚国索求士卒,协助他们攻打晋国,想要显示他们强大的实力。其实,越国国力已经大受损耗,我们不要被他骗了。大王不要派兵给越国,我们这个时候正好乘机将淮上之地收入囊中。”

楚国看破了越国虚张声势的障眼法,楚王采纳了左史倚的建议,派兵要挟越国交出淮上之地。越国经过灭吴战争之后,已经元气大伤,只好无奈照办。

而且徐州之会,楚国并没有参加,楚国不承认越国的霸主地位。楚国横亘在越国和中原之间,阻挡了越国的北进之路。

越国白忙活了,到手的吴国大片淮上土地,就分给了楚国。这样一来,越国从江南北上争霸的通道受阻,越王勾践又不想放弃霸主地位。

既然陆路行不通,越国只好改走海路,坐船北上琅邪。

越人做了一个决定——迁都琅邪。这样就可以避开楚军的锋芒,越过楚国的屏蔽而北进,有利于越国称霸中原,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霸王。

越人是一个善于航海的族群,而且历来重视水军。

早在春秋前期齐桓公时,公元前年,越国曾北上航行与齐国进行水战。攻打吴国时,公元前年,越国水军由会稽的后海港口出杭州湾,向北沿海航行,到淮河出海口逆流而上,在淮河、泗水堵截从黄池退回的吴王夫差。

于是,公元前年,越国将国都从会稽(今浙江绍兴境内)迁到了琅琊(今山东青岛境内),大规模修缮和扩建琅琊城,还在海岸修建了一座周长达七里的琅琊台,登上琅琊台便可眺望黄海,有助于观察敌情和防守。

迁都以后,勾践加强水军建设,组建了一支拥有名士卒、艘战舰的强大水军。有了强大的水军,越国北部琅邪和南部旧土可以往来航信,保障越国南北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mj/34273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