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

狂赞这几家法院把宪法写进了判决


作者

吴剑霞;陈骁萌

来源

智合法律新媒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智合立场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这些判决引用了宪法:

1.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高新民初字第号。

2.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鲁民终字第号。

3.湖南省新邵县人民法院()新民初字第号。

4.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漳行终字第13号。

5.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咸民终字第76号。

6.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人民法院()河民初字第76号。

7.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垫法民初字第号。

昨天,一篇《用宪法论证不应该支持信用卡高息,这判决帅呆了》刷爆朋友圈,原因在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高新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中,法院将宪法写进判决书。

这看起来的确振奋人心,但是在翻完冗长的判决书后,终于在原文标红部分找到了引用宪法的部分。原来法院并没有在判决依据中直接援引宪法规定,而是在判决说理部分引用宪法。主审法官引述了《宪法》第33条的“平等权”作为论据,否定了长期施行于银行业的“滞纳金”。原文如下:

从反向角度,如果认可信用借款超高额利率将导致为法律及社会民众不可容忍之悖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此处引用宪法并非作为裁判依据而仅用于判决说理论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基本内容与内涵。平等意味着对等待遇,除非存在差别对待的理由和依据。一方面,国家以贷款政策限制民间借款形成高利……

实际上,在判决依据上,法院依然还是中规中矩地依照《合同法》和《商业银行法》进行判决:

故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一款、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一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

虽然此判决书被广泛传播,大家对此赞赏居多。但是,这并不是我国第一起宪法写进判决依据的案例,实际上,在此之前有多起案子援引宪法进行说理,有的是直接用于判案依据,虽然极少。

1“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年,山东省滕州八中的学生齐玉苓考取了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齐玉苓的同学陈晓琪冒领了这份录取通知书,以齐玉苓的名义在济宁商校读书,毕业后在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工作。后齐玉苓将陈晓琪等告上法庭,认为被告侵犯了自己的姓名权、受教育权。二审法院认为此案适用法律方面存在疑问,报请最高法院解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认定: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就此作出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法释〔〕25号,以下简称《批复》)。该决定全文如下: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鲁民终字第号《关于齐玉苓与陈晓琪、陈克政、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姓名权纠纷一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我们认为,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此案被认为是援引宪法判决的“破冰之举”,也被称为“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七年后,王登辉的工伤认定案被看成是宪法司法化道路上的又一次进步。广东农民工王登辉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公司以王登辉违反“禁止员工擅自在外住宿”的规定为由,拒绝认定工伤,遂诉至法院。广州黄埔区人民法院()黄发行初第2号判决书的部分原文如下:

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享有极其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居住自由是公民享有的人格权利。第三人作为职工,经一天紧张劳动后回家休息,料理家务和个人生活,合乎常理,是公民人身自由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公民生活中最起码的一项权利,应予以尊重。原告起诉“公司禁止员工外宿,以便管理及照顾职工安全”,其意见与我国宪法精神相悖,与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相抵,故本院不予支持。

本质上这是一起行政诉讼案件,然而宪法被写进判决书,本就是司法的一大进步。

在齐案和王案援引宪法开创先河后,其余地方法院亦有模仿,但除一起案例外,所有的判决书均是在判案理论中引用宪法。如下图:

2画风突变,司法解释被废止

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年12月18日发布公告,自当月24日起,废止年底以前发布的27项司法解释,其中一条即为齐玉苓案的司法解释——《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与其他26项司法解释被废止理由不同,该司法解释只是因“已停止适用”而被废止,既无“情况已变化”,又无“被新法取代”。

齐案批复废止后,与宪法有关的批复亦相继被废止,如下表:

欣慰的是,这些关于宪法的批复的废止并没有影响到地方法院对于援引宪法的态度,依然有地方法院援引宪法,但是所有的引用也只是用于判案说理,无一起判决是引用宪法作为判案依据。

因此,本次信用卡滞纳金案的判决的确“帅呆了”,但这么帅的案件我们也不是从未拥有过。一份在判案说理部分引用宪法的判决都能在法律圈内引起轰动,一方面得感谢移动互联网的带来的传播力,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律师日益增长的对宪法的一种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

责编

Sarah

编辑

Angie

图片来源:邢斌文《在中国,法院如何援用宪法,你造么?》

内容转载自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
北京白癜风高等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xs/34205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