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东郭镇上户主村
★事项名称盘活闲置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聚焦问题上户主村内的敬老院和学校因种种原因闲置未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村内“三资”情况错综复杂,管理困难,部分土地发包合同不符合规定。★工作成效(一)盘活闲置学校,打开发展新局面。村小学已废弃两年,无人管理,成了个别村民养羊的地方,臭气难闻,群众积怨已久。村“两委”成立工作专班,进行现场办公,给养羊的户家做工作,讲道理,成功将村小学收归集体。随后,通过发布招商广告,号召村民为村小学招商群策群力,成功签约山东万森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盘活闲置学校”模式的发展之路,实现了集体增收、企业增效,群众受益的共赢局面,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二)盘活废弃敬老院,发展村级支柱产业。今年8月份,东郭镇组织第一批村级发展项目集体观摩活动,田庄村电子厂项目为村内废弃敬老院的再利用开拓了思路。两个村的“两委”班子深入沟通交流,多次实地考察,敲定合作框架,积极推进废弃敬老院的清理清洁工作,保障水电供应,畅通交通道路,为电子厂入驻创设有利条件。截至目前,村内电子厂已经顺利试营业。今年年底,可吸纳30名以上村民村内就业。争取一年打好基础、两年显见成效、三年跨越发展,确保年电子厂加工项目为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打造村级支柱产业。(三)开展“三资”清理,夯实村级发展基础。“三资”清理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成员积极响应,广泛动员,摸清“三资”家底,共清理出土地余亩,通过再议价再发包的方式,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
02
洪绪镇堌堆村
★事项名称堌堆村创建枣庄市“十佳美丽乡村”★聚焦问题堌堆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扬和传承。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渠道单一。村内环境不美观,村容村貌有待提档升级。★工作成效(一)传承发扬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把文化融入村庄建设当中,既美化了环境,又提升了村庄文化品味。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护原有烽火台历史遗迹的基础上,投资20余万元,提升完善余平方米八里堌堆记忆馆、烽火台遗址、点兵场、仿古村标等节点,传承历史文化,真正让群众“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达到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二)培育特色产业。堌堆村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任务来抓,立足近郊优势,依托今缘春酒厂和粮食储备库等属地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物流公司,并开拓建筑和劳动服务等领域,为落户企业提供保洁、装卸运输等服务,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同时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做到应管尽管、最大限度发挥效益,整合空闲宅基地25处,用于仓储、工厂初加工等对外出租,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余元。(三)美化村容村貌。堌堆村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全域管理常态化精细化,设置党员责任区,全村34名党员分成16个责任区,形成了支部联系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网格管理模式。村“两委”成员带头发动党员群众开展全方位无死角整治,投资30万元,实现硬化道路户户通全覆盖;全村实现自来水和天然气户户通;建设生态街巷6条,同时紧抓振兴路南延机遇,提前合理规划村庄布局,营建高品质居住环境。(四)打响乡村特色品牌。7月份,堌堆村参加了枣庄市“十佳美丽乡村”评选活动,递交申请后经过县区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程序成功进入前十名,荣获年度枣庄市“十佳美丽乡村”称号。五一期间,被枣庄市列为寻找美丽乡愁、畅游鲁南乡村美丽乡村精品路线推介。堌堆村立足村庄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传承优秀文化推进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提升,初步建设成了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美丽宜居乡村。
03
级索镇水磨庄村
★事项名称新引进投资万元的腾盛豆制品加工项目★聚焦问题村内原玩具厂因经营不善,企业长期陷入停产状态,租金缴纳困难,原来村里的龙头项目沦为了如今的沉重包袱,亟需盘活资源,引进新的项目带动集体增收。★工作成效(一)打响资源盘活攻坚战。水磨庄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后,“两委”一班人抢抓“三资”清理专项行动有利契机,着手破解个别集体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的问题。对停产的毛绒玩具厂,村“两委”马上行动,分工协作,通过积极做工作,与原玩具厂顺利解除合同,腾出10亩建设用地、1平方米钢结构厂房和平方米厂房,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腾出了空间、积蓄了资源。(二)推进招商引资大会战。土地腾出来,关键要有好项目。水磨庄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村情实际,压茬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村“两委”成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论证,发挥水磨庄村交通便利、村容靓丽的优势,动用各类招商资源,广泛捕捉产业信息。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引进投资万元的腾盛豆制品加工项目,预计年产营养食品吨,安排用工30人,年底增加集体收入7万元。 (三)加快项目建设突击战。坚持发挥支部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作用,每名党员联系1-5名农户,做好入户宣传解释、问题收集、矛盾调处等工作,保障了项目建设工作快速有序推进。目前,腾盛豆制品加工一期项目已完成办公楼改造提升,完成院内地面硬化余平方米,正在进行钢结构厂房内部装修,预计将于春节前投产达效;二期项目计划新建0余平方米厂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04
南沙河镇北古石村
★事项名称特色乡村游助力集体经济发展★聚焦问题北古石村乡村旅游项目管理不规范,缺乏特色旅游景点,对游客吸引力不足。整合闲置土地建成的葡萄采摘园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加之村民缺乏管理经验,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工作成效(一)“调研+方案”汇就路线图。村级换届完成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立即召开会议,并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第一议题,下决心把民心和口碑重新赢回来。通过走村入户和外出调研,先后考察了滕州市柴胡店镇安后村、张汪镇杨楼村,山亭区冯卯镇小李庄村、北庄镇北庄村和洪门村,市中区西王庄镇等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镇村,走访党员干部、群众人,共收集群众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庄亮化主题打造、景观布局等方面意见建议92条。(二)“传统+绿色”打好宣传仗。举办第一届葡萄采摘节,村党员干部和村中一些喜欢拍摄快手、抖音的村民利用手机提前向外传递采摘节开幕的讯息。开幕式现场,村民表演了自己编排的舞龙和戏曲,庆祝葡萄丰收的喜悦,还带领游客免费参观了古石老街、乡村记忆馆、紫金石馆等特色场所。游客们纷纷表示:“没想到滕州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葡萄好吃、节目好看、村民热情,回去一定向亲朋好友大力推荐。”开幕式当天共计迎接游客余人,销售葡萄0余斤,村集体收入增加近1万元。村庄知名度得到提升后,游客络绎不绝,村里2万斤葡萄不到15天就销售一空。(三)“产业+特色”走好发展路。以文旅融合为方向,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在古石老街、紫金石展馆、石文化广场等和葡萄采摘园等一批特色场所基础上,深度挖掘山水资源,继续规划建设集休闲娱乐、垂钓、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山庄项目,为村民就业和村集体收入持续贡献力量,本年度力争解决村民就业岗位50个以上,2年内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05
西岗镇北赵庄村
★事项名称盘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聚焦问题北赵庄以往村班子发展思路不清晰,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民收入渠道单一,村内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属于典型的“空心村”,村内有80余处空闲宅基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工作成效(一)规范老果园发包。开展村集体“三资”清理,把村集体亩老果园重新收回发包,承包给鸿鹤花卉苗木合作社,每亩年承包金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2.8万元。(二)利用闲置坑塘引进民宿项目。利用村内一处闲置坑塘(约3亩),引进滕州淼森制衣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建设了“宏运酒店”高档民宿项目。目前该民宿正在进行装修。村集体利用土地及滕州市委组织部扶持的20万元资金入股,收取土地租金和分红收益。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三)打好观光旅游牌。依托九龙湾湿地公园,村集体以建设“生态旅游观光村”为目标,正在积极谋划做好空闲宅基地开发文章。计划引进外来投资伙伴,采取“村集体+农户+投资商”模式,对村内80余位空闲宅基地统一规划利用,建设农家小饭店、小酒吧、小民宿、小作坊、小景观等“农家乐”项目,同九龙湾湿地公园、周边林果花卉苗木基地联动发展,形成“吃、住、游、观赏、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产业链。
06
善南街道小屯居
★事项名称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强居富民★聚焦问题小屯居是豆制品加工特色居,居民主要从事豆芽泡制,但产业优势不明显,豆芽产业仍以每家每户“单打独斗”为主,生产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成本高,销售渠道单一,居民收入不高。★工作成效(一)聚焦规模效应,充分整合资源。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盘活27处空闲宅基地,投资80余万元,先期建设了1余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已投入使用。通过采取厂房租赁方式,由党支部牵头,招引豆芽加工大户入驻,并带动豆芽加工户“抱团取暖”,采取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豆芽加工户增收。(二)抢抓有利机遇,拓宽发展途径。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机遇,党支部牵头成立置业股份合作社和“滕州市小屯祥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吸纳居民现金入股,有效解决厂房建设资金以及后期生产经营难题。先后共吸纳名居民入股,共募集股金60余万元,集体每年可获得收益10万元。年1-10月份集体收入达到38万元,比年全年增收12万元。(三)关切民生实事,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为目标,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居容居貌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整修硬化背街小巷,方便群众出行;兴办天然气安装、自来水网管改造等民生实事;建设文体广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切实让全体居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07
东沙河街道史楼村
★事项名称发展特色种植,实现致富增收★聚焦问题史楼村换届前“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强,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村级产业发展落后,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同时,村内缺少特色项目,群众致富无门,收入较低。★工作成效(一)凝聚发展共识。史楼村新换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决定从群众最关心的集体经济收入较低和群众收入较低问题入手,通过与省驻村工作队和群众代表商议后,决定利用村集体余亩土地种植“华夏神菊”。通过走访发现,很多村民对种植项目存在顾虑;为解开群众心结,支部书记和省工作队负责同志专门联系了“华夏神菊”项目种植专家和企业,通过洽谈,企业提供种苗并负责回购,同时派专业人员指导种植,免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二)及时化解难题。华夏神菊种植后,由于雨季来临,很多幼苗被淹,群众带着疑问又找到了村“两委”。“村里让我们种了华夏神菊,现在被水淹了还能成活么?”“今后的损失谁来付?”村“两委”成员和省工作队敢于担当,耐心解释:“请大家放心,如果大家受到了损失,村‘两委’一定负责到底,希望大家也要配合村‘两委’的工作。”村“两委”和省工作队与专家沟通,及时进行田间排水,保证了幼苗成活率。 (三)绘出发展蓝图。“华夏神菊”作为新型农业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群众种植热情高涨,积极入股参与,今年7月份引进幼苗进行种植。目前,已种植余亩,12万余株,成活率达90%。预计年底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08
大坞镇东韩庄村
★事项名称打基础利长远,抓发展惠民生★聚焦问题村内道路硬化因种种原因搁置,群众出行困难。道路不通、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村土地增产。路灯照明系统不完善,村民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收入较低。★工作成效(一)要想富先修路,致富路上迈大步。东韩庄庄东西干道4条,南北街8条,以前经过努力硬化了东西干道3条、南北街6条,剩余余平方米道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硬化。部分村民一直过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尴尬生活。新一届“两委”上任后,秉持“想干事、要干事、敢干事”的态度,用好国家户户通政策,多次入户与村民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啃下“硬骨头”,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圆了村民户户通的梦。(二)村庄发展靠村民,村民致富靠良田。要水没水,要路不通,每到庄稼需要灌溉的时节,村民都为水发愁,只能靠天吃饭。看着村民因为没有固定水源无法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灌溉排队抽水焦急而争吵,村“两委”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两委”班子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一致同意在村内修建蓄水渠。经过2个月的努力,可蓄水余立方米的小型蓄水渠大功告成,周围余亩良田得到了灌溉保障。有了水的保证,村民也开始种植土豆等经济作物,种植作物的土地每亩可实现增收达余元。(三)修复生产路,架起连心桥。水的问题解决了,经济作物种上了,但是生产路路窄沟堵的问题接踵而至。每逢雨季,地里积水成湖,机器无法进地作业,许多粮食烂在地里。针对农作物收获难题,村里拿出方案制定、路线规划、入户协商、开工动土等一系列实招硬招,疏通沟渠余米,修建连心桥一座,购买高压水泥管道修建涵洞30余个,扩修生产道路余米。截至目前,东韩庄村所有沟渠全部达到“旱季能蓄水、涝季能通水”的标准,历经50余天精心规划的生产生活交通网全部打造完工。(四)安装节能灯,照亮回家路。东韩庄村紧靠两条交通主干道,过往车辆多,但路灯照明工程一直不完善。为了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在主干道和村内外交通要道新安装太阳能路灯40余盏,既提升了村容村貌,也方便了村民生活。(五)壮大集体经济,为美丽乡村建设扬帆。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召集党员及村民代表进行交流发言,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摸排村内闲置厂房1处,面积0余平方,用于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仓储。集中流转土地余亩开展托管服务,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增收集体收入20余万元。流转北部土地60余亩招商引入生猪养殖场1处,目前一期工程已结束,马上投入生产,每年可出栏2万余头,二期需要的40亩地正在协调跟进,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4万余元。(来源:枣庄组工)
为您推荐
陈永生调研基层党建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枣庄市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结业式举行
快来看!年度全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评选获奖作品开始展播啦~
回顾
廷·巴特尔:“草原之子牧民英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xs/342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