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又是一年冬至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过节,总少不了吃。又因为地大物博,饮食文化也不尽相同,单是一个冬至,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
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在现代,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疫鬼最怕赤豆,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台湾糯糕
台湾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纪念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台州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广东潮汕的汤圆
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其实无论过什么样的节日,中国人最看中的是团圆,不管大节小节,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顿饭,是平淡生活里最幸福的事。再多的山珍海味都不及跟家人同吃一锅饭来得香。说到吃饭就不得不提万亿源原生态优质大米。万亿源原生态大米产自广西武鸣大明山下,天然山泉水灌溉,自然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的光照热量,结出的米粒细长透亮,香味独特。
米粒蒸熟上桌,粒形完整晶莹,咬下去软糯爽口,幸福感瞬间爆棚。冬至吃万亿源原生态大米,为团圆加一分,为幸福加九分。
万亿源关于白癜风治疗药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zy/342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