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

石楼村也一直传承着纯朴善良的民风


很多孩子走出这个小村庄,考上了名牌大学,在周围十里八乡,这个村培养出的大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一直保持着第一

老杨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虽说这些年办书苑花销也不小,但哪怕是再拉下点儿饥荒,俺也要继续办下去”这句话,他说得很实在,也很坚定

聚沙成塔随着藏书不断增加,老杨自己动手做了书架、书柜,搞起了“问田书苑”这些年,地方党委和政府给予很多支持,也有爱心人士不断捐书,书苑渐成规模村里一位退休教师总结道,“书苑不算大,作用真不小藏书不算多,借书的真不少书架不算高,利用率真不低”

那年月,好多人都没有上学的机会他还算是幸运的,读到了初中当年家里穷得叮当响,他连课本都是借别人的,更别提什么课外书了记得有滕州市姜屯镇地图一次老师布置作业,让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放学后他在村里挨家挨户地问,找遍了整个村子都没借到“将来一定要把这本书买下来,让后面上学的孩子再也不用为找书发愁”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

过去受条件所限,买书还是一种奢望他就到处借书、抄书、蹭书《老子》《中庸》等字数较少的书,他借来后抓紧抄完,力争尽快归还后来靠手艺打工挣了钱,于是,一有机会进城,他就抽时间逛书店,买书回去

每当乡亲们来还书时,老杨都会让他们在借阅登记本上写一些读书后的感悟看着人们有收获,他比谁都开心村里老人对这些年的变化有说不完的话:“读书看报的多了,喝酒打牌的少了;知书达理的多了,打架骂街的少了……”

杨位浩痴迷藏书要从没条件读书的苦滕州市育才中学校长日子说起

资料图片

杨位浩在自己的书房里看书

万事开头难可还没开头,各种议论就来了有人说农民种好地就行了,成天就知道看书,能看出粮食来,还是能看出钱来?老杨嘴上不争,心里有数:“俺就是要从书里找宝贝,从书里刨金子”

滕州市“十佳书香家庭”、创建五好关工委先进工作者、枣庄市“书香人家”、道德模范提名奖、山东省“齐鲁书香之家”……这些年,老杨获得的荣誉不少然而,让他自豪的并不是这些奖杯、奖状,而是村里留守儿童有书看了,留守老人有事干了,婆媳关系改善了,家庭更和睦、邻里更和气、大家更和谐了,人心更和善、人们更友善、待人更亲善了

“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一句话,深深触动过老杨“看书、藏书是滕州市育才中学官网一种享受把一件事当成享受,乐在其中,就不会失去坚持下去的动力”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对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进行表彰来自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石楼村的杨位浩接过沉甸甸的牌匾,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这些年,人口并不是太多的石楼村人才辈出,文脉不断这让老杨倍感欣慰

“问田得天趣,种善德不孤寻常即真乐,福在百姓庐”老杨这首诗,全村老小都会背,善的种子已厚植于心

提起老杨过去攒书的经历,村民们无不赞叹:“他这个人过年都不舍得置件新衣裳,买起书来却特别大方别看人家这些年没攒下什么家业,但确实攒下不少书”

年近花甲的老杨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30多年来,坚持买书、读书、藏书、办书苑如今,他家已有图书上万册守着满屋的书滕州市第二中学贴吧,他感觉特充实“书是宝,存得越多越好!俺不吸烟不喝酒,习惯了粗茶淡饭,吃糠咽菜也要攒下点儿书”

从外表上看,农民兄弟可能还是黢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身上却有了一种新的气质他们虽然没有离开家乡,却从书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和世间的百态老杨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村里崇文重教的传统一直延续,像族谱上写的那样,耕读传家,诗书继世

藏书被乡亲们借了一次又一次,老杨的事迹也一传十十传百,被媒体纷纷报道“说心里话,上报纸并不是让俺家老头多高兴的事儿,他最喜的是借书的人越来越多”杨位浩的老伴儿有些腼腆地说

滕州是墨子故里、鲁班家乡,自古就有“善国”的美誉石楼村也一直传承着纯朴善良的民风老杨家二层的书房起名“种善书塾”意思是播下滕州市滨湖镇计生办善的种,结出善的果“老辈的经常讲,做人一定要存善心、发善念、结善缘、行善举,要与人为善、劝人向善、积德行善”老杨说,“心也是一块田,种上庄稼就能少长点儿草,所以要种善培福希望俺这小书塾,也能成为智海福田里的一滴水一抔土,追肥保墒,春种秋收,多育出几粒道德种子”

村东有个小伙家里电视坏了,为了解闷儿,找老杨借书没想到这一借还看上了瘾,从最初的“反对者”变成了借书的常客从书里找到乐趣、尝到甜头的人日渐增多,大家对老杨的想法也慢慢理解


石家庄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颠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mj/2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