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

滕州美食之羊庄西施饼身边的老味道


图文来源自:滕州在线

我市羊庄镇风光俊美,文化底蕴深厚,历来是一个集美丽景色与浪漫传说为一体的地方,在这里几乎每一条小河,每一块石头都有动人的故事。而在这里,还有一种美食,曾经在年第二届鲁南美食文化节被评为鲁南特色地方名吃,这就是西施饼,一种让人吃过之后难以忘怀的食物。      动人的传说      

西施饼,望名生意,自然是和西施离不开关系的,据记载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年以范蠡向吴国进献美女西施的计策打败吴国,但是在此过程中范蠡与西施却产生了难分难割的感情。胜利后,范蠡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这是说范蠡与西施,离开了越国,来到了理想的乐土,过上了美满的生活。而在羊庄的传说中,范蠡与西施后暂时隐居于羊庄陶山,范蠡在此讲学经商、吸引了大批求学问道、商贸交易的人士聚集在此,使原本生活平淡的羊庄变成了一处集文化、商贸于一体的地方,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条件有限,没有足够多的饭店供应来往客人的饮食需求,所以范蠡和西施在正常讲学、贸易的工作之外还做起了厨师,范蠡制作了羊肉汤,而西施则发明制作了一种面食供给来往客人,没想到这两种食物大受人们欢迎,尤其是西施制作的那种面食,光白鲜亮,形状似十跟细长的手指并拢在一起微微握了起来,吃起来软韧可口,既解了口腹之欲,又让人看起来爱不释手,有风雅之士认为这种面食状似西施的手,于是称为西施饼,而又因为西施和范蠡是天作佳偶,所以有人将西施饼和羊肉汤放在一起食用,没想到竟然出奇的美味,所以羊肉汤配西施饼这种搭配在羊庄至今还广受人们欢迎。      西施饼和大锅饼      

在现在的羊庄,提起西施饼自然是无人不知,而更让人熟悉的一个名字还是大锅饼,羊庄人朴实无华的个性便在西施饼等同于大锅饼的这个问题上显现无疑。      

问及羊庄的村民,西施饼现在已经很少能吃到了,因为现在能做西施饼的人少之又少,胡召安就是其中一个。今年52岁的胡召安和西施饼打交道已经整整30年了,他更喜欢将西施饼称为大锅饼,因为在他看来,西施饼的这个称呼是老辈流传下来的,大锅饼这个称呼更亲切。      

农村人就是讲究一个实惠,西施饼一个重达一斤,大大满足一个成年男子的一餐需求。   

西施饼的做法并不复杂,但是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要在前一天的晚上将面大力揉搓之后静止发酵,但是大力揉搓的这个阶段恐怕一般人就很难做到,极为耗费体力。现在羊庄的人经过改良已经使用竹杠碾压,使面饼更加筋道。碾压过的面团经过数小时的静置发酵之后,再拿出来揉搓成细长条,然后将长条从中对折,如此重复将5组或者6组长条组合在一起,然后放在农村特有的大锅中,贴在锅沿上进行蒸制。锅中放有开水,下面以文火慢煮,西施饼就是在这种文火蒸煮以及锅沿热烤的双重烹饪条件下形成了其清香软韧的独特风格,从而大受人们喜爱。      希望西施饼永远传下去      

不论是称为西施饼还是大锅饼,这种食物受人喜爱的程度是难以让人想象的,胡召安每天早晨只做七八十斤的大锅饼,但是不到早晨9点这些大锅饼就卖得一干二净,所以市面上常常是供不应求。因此常有人问胡召安:“为什么不扩大制作量,找些工人一起做西施饼,将他作为一种羊庄镇的名吃推向全滕州乃至全山东?”      

胡召安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字:“累。”做西施饼要凌晨4点钟起来开始做,7点钟到集市上卖,所以极为耗费精力,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跟着干。      

胡召安说:“西施饼好吃,但是有更好吃的面包、点心摆在前面,也就微不足道了。我也在探究如何能将西施饼做得更加有特色,怎么才能让现在的人喜欢,但是这些想法靠我一个人是无法实现的,如果有人对西施饼有一些改良的意见,只要可以实施,我愿意接受,我也希望西施饼永远的传下去。”

国事家事天下事滕州事









































高考高考体检关系录取,绝对不能当儿戏
科普知识寓教于乐,手工制作蜗牛一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engzhouzx.com/tzsmj/3413982.html


当前时间: